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首頁欄目 >
軍旗飄飄
“海上花木蘭”為國守島為黨戍邊
——“三八女炮班”六十二載的光榮與夢想
標簽:軍旗飄飄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賈瑩瑩

“三八女炮班”聚在一起看以前訓練的照片。張學峰/攝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賈瑩瑩
綠水青山,翠壁丹崖。初秋的海洋島草木蔥蘢,清風拂面。極目遠眺,馬蹄形的海洋島擁有靜謐的“太平灣”,風浪襲來時,這里宛若母親的臂彎守護著風雨飄搖的船只。而山巒高聳的一側,威崖挺立,英姿勃發,宛若持槍的士兵,守衛著祖國黃海的最前端。
遼寧大連長??h海洋島地處黃海深處,東與朝鮮半島相望,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有“黃海前哨”之稱。朝鮮半島停戰后,駐扎在半島南部的美軍對中國虎視眈眈,海洋島成為戰略防御的前沿。守島衛國,軍民共建,島上的青壯年男性編入了海上民兵,而承擔秋收耕種的女性則成為島上民兵的主體。
1960年成立“三八女炮班”以來,由5名“漁家女”組建成的炮班薪火相傳62載,她們用柔弱的身軀、堅韌不拔的精神,與男兵協同訓練,在多次重大訓練任務中取得優異成績,續寫了一代代女炮兵的光榮與夢想。
從“漁家女”到女炮手
第一代女炮手張淑英從未想過,一個“漁家女”的命運竟然會和女炮手這個身份有交集。而這個交匯點正是張家樓哨所。
哨所成立時,海洋島的張家樓僅有的8名農戶居住在一起,軍民魚水情深,漁民外出打魚,就把鑰匙交到哨所,居民們家里有困難,哨所的戰士第一時間幫忙解決,戰士們與當地漁民相處得和一家人一樣,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因此張家樓居民把哨所親切地稱為“漁村第九戶”。
女炮班的組建,讓軍民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張家樓哨所成立后,急需在當地成立一個軍事素質過硬的預備炮班,確保男兵出海時火炮可以正常發射、守島衛國,女民兵沖鋒在前,女炮班應運而生。
“漁家女”開大炮,談何容易?女炮兵成立之時,正是國家糧食緊缺時期,女民兵們一邊要保障島上糧食種植,又要堅持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幾個有了孩子的“媽媽兵”為了不影響訓練,就把孩子抱到訓練場,在地上鋪上小被子,建起“陣地托兒所”,孩子在一旁玩,她們在一邊練。
據張淑英回憶,最難的還不是身體的勞累,而是文化水平過低,無法記住火炮的構造和射擊原理。
炮班五個人,只有張淑英一人念過三年小學,其他人只認識幾個字?!芭谏夏敲炊鄰碗s的零部件大家根本記不??!”張淑英就把瞄準要領編成口訣,畫成圖表。她們走路時背、睡覺前背,就連做飯的時候都用木頭棍兒在灶臺前的地面上畫大炮。
就是靠著這種做夢都喊著口令的韌勁和執著,第一代女炮手硬是把操作大炮的程序和方法印在了腦海里,完成了“漁家女”到女炮手的蝶變。從1962年到1965年,她們共進行了18次實彈射擊,次次取得好成績。
十四代女炮班續寫光榮與夢想
60多年來,女炮班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繼承和發揚愛島、守島、建島,勞武結合、軍民結合的優良傳統,英姿颯爽地活躍在黃海前哨?!叭伺诎唷毕群筮M行過實彈射擊上百次,優秀率達到90%,配合部隊執行站崗巡邏和戰備演習任務近2000次。
2015年7月,當“三八女炮班”的旗幟傳遞到第十四代炮班人手上時,她們自覺傳承炮班精神,開始為這光榮的集體續寫新的篇章。十四代女炮班由8人組成,來自全鎮不同的崗位,她們中有機關雇員、教師、護士、企業員工等。責任把每個人從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凝聚到了一起。
談到女炮班最難忘的訓練時,班長牟蘋麗對炮班在組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接到兩項艱巨任務印象深刻。炮班8個人中,有一半是新炮手,她們對火炮的性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她們在驕陽下一遍一遍地掌握炮位動作要領。女炮兵們汗水順著浸濕的頭發往下滴,嚴重的紫外線過敏、滿額頭的紅痱子以及身上磕碰的大小淤青絲毫沒讓她們退縮,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她們終于掌握了雙三七高炮的性能,可是在距離執行接見任務只有五天的時候,突然接到換三五炮的指令,姐妹們傻眼了。
“‘三八女炮班’的光榮傳統不能丟,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睕Q不能給女炮班丟臉,姐妹們決定拼一次。短短幾天,爭分奪秒,最終女炮兵們一氣呵成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接下來的全省民兵高炮射擊比賽中,“三八女炮班”是唯一的女炮班。十月中旬在訓練基地住帳篷,凌晨三點半起床,海風凍得人瑟瑟發抖,但是她們和男民兵一樣在漆黑的清晨打著手電筒奔赴訓練場參加訓練。在平時的訓練中,她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認真地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嘗試,哪怕提前一秒鐘她們都興奮不已。
放列、撤去科目要求7個人在最短時間內抬起5300斤重的火炮,這個讓男兵都發怵的科目,女炮班毫不畏懼、刻苦訓練、攻克難關,在此次高炮射擊比賽中再一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六十二載炮班精神薪火相傳
歷經半個世紀,“三八女炮班”成員已有近百人。從最初撒網打魚的“漁家女”,母傳女、姐傳妹、姑傳嫂,到如今的大學本科以上、各行各業的優秀骨干。牟蘋麗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能成為“三八女炮班”的一員已然成了至高無上的榮譽。
六十二年,“三八女炮班”始終用一根紅線貫穿光輝歷程,用吃苦耐勞、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精神鑄就了守島、愛島血脈相承的基因,給紅色血脈注入了時代底色。
平時苦點累點都不算什么,但讓她們最難受的是對家人的愧疚。她們有為人母、有為人妻、有為人女,還有各自的工作,每個人都身兼多個角色。2017年后,訓練多為突發性的任務,女炮兵們需要把所有工作全都放下,立即集合,投入訓練。面對這樣的緊急情況,無論誰家有多么重要的事兒,女炮手們都從未缺席,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女炮班60多年傳承下來不容易,老一輩吃的苦比我們多得多?!泵慨斢龅嚼щy的時候,姑娘們都會想到老一輩帶著孩子生產訓練兩不誤的場景,覺得自己的付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經過不懈的努力,新一代炮班繼承老傳統,發揚百折不撓的信念,把汗水和淚水化作使命。近年來,新一代炮班榮獲遼寧省邊海防先進工作單位、大連市軍分區“集體二等功”,省、市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
炮班人走到哪里,炮班的精神就傳承到哪里。承載著厚重的榮譽,肩負著光榮的使命,一代代女炮班成員義無反顧地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炮班的光榮傳統,堅持不懈、苦練精兵,愛島守島、綻放光彩,讓“三八女炮班”這面旗幟永遠飄揚在黃海前哨,成為長??h軍民共建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