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婦聯 >
新聞板塊 >
家庭工作
江蘇常州牢牢抓住家庭“主陣地”,扎實推進“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讓好家教好家風成為和諧社會“穩定器”
標簽:家庭工作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茹希佳 秋冰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茹希佳/秋冰
5月15日,江蘇省常州市啟動“百萬家庭學禮儀”行動,揭牌了一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常州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董彩鳳表示,全市各級婦聯牢牢抓住家庭“主陣地”,扎實推進“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以家庭“小支點”撬動社會“大文明”,讓每個家庭成為文明的種子。
“常阿姐”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建設好家庭,幸福導航行動才能聚心聚志。
“常阿姐”巾幗宣講員、常州天寧區雕莊街道菱溪社區黨委書記湯亞平以社區百姓關注的“三餐飯”為抓手,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社區居民家。第一餐是健康“定制餐”。一個中心任務、“兩步走”戰略安排、五個“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熱詞在社區食堂的展板上隨處可見,來吃飯的老年人在享受物質食糧的同時,精神食糧也非常豐富;第二餐是暖心“特供餐”。社區總是想盡辦法為居民排憂解難,為居民托舉起“穩穩的幸?!?;第三餐是幸?!翱鞓凡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了音樂、思維小達人、創意手工等特色免費課程,并定期開展“常阿姐”理論大宣講,居民們的休閑生活豐富多彩。
湯亞平僅是“常阿姐”百千萬宣講隊中的一員。據了解,常州四級婦聯聯動共建“常阿姐”百千萬宣講隊,培育了11123名巾幗宣講員,堅持逢重大會議必宣講、逢宣講必培訓的“兩逢兩必”,以“快、準、廣”方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涵養好家教好家風讓文明根植于心
家教家風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更是文明的延續。
常州市武進區潘家小學老師李永清曾獲得“感動江蘇教育人物——2019最美小學教師”,他的父親李浩云是青海公路施工段負責人,當年在高寒缺氧、缺少技術支持的條件下帶領同事建設布哈河大橋的故事始終影響并激勵著他。李永清自1989年創辦了《星星隊報》起,一直堅持到今天。他說:“只要孩子們還喜歡、還期待,我會一直辦下去?!?/p>
李永清家庭是常州百萬家庭中的一戶典型。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最美家庭聯盟,大力挖掘婦女和家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動人故事,以家庭正能量引領帶動全市百萬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連續14年開展“十佳母親”、連續11年開展“十佳好兒女”事跡征集活動,常態化、滾動式尋找最美、發布最美、展示最美,分層分類開展書香家庭、廉潔家庭、綠色家庭等培育選樹,使最美家庭亮起來、傳開來。據統計,常州已累計培樹市級及以上先進家庭典型近800戶,團結帶領更多家庭爭當家庭美德踐行者、社會文明推動者,使家庭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
讓好家風好家訓為文明城市注入溫暖底色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落實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抓住家庭主陣地,發揮優勢、創新載體,讓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成為和諧社會的“穩定器”。
家風折射時代光芒,也充盈著時代內涵。在全國文明村和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八字橋,“家貴在和,人貴在勤”“為人要和氣,做事要大氣”……刻在木匾上的行行家訓,如同一面面鏡子照著每一位村民的心。在崇文尚書、明慧識禮的家風浸潤中,八字橋先后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翟中和為代表的15名教授、60余位鄉賢,是遠近聞名的“教授村”。2020年,他們打造“荷香繼世、禮耕傳家”家風工作品牌,搭建“阿嫂客堂間”和家風小講堂,講述鄉賢館里群英薈萃的家風故事,傳播“孝”廣場上口口相誦的村規家訓。
每個家庭的幸福,都爭相映射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千家萬戶的美好,共同匯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力量。2017年,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社區家長學??傂?,目前,社區100%建立家長學校,建成江蘇省級“三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范社區85個,為家庭提供“推門可見、社區可感、家家可參與”的社區生活化家庭教育新模式。同時,成立了10個家庭教育工作室、16個未成年人成長指導站,培育家庭教育專家、骨干300余人,組織指導服務2萬多場次,充分發揮“幸福e家”網上家長學校作用,精準家庭需求開展指導服務。深度建設青果巷家文化綜合示范街區,建成省、市級家教家風實踐基地22個,促進好家風好家訓有形化傳播,并開展“弘揚紅色家風、禮贊百年風華”——“5個100”系列活動,夯實清正廉潔思想根基。
今年,常州將在建設好家庭上突出“廣”,涵養好家教上突出“?!?,培育好家風上突出“正”,大力弘揚清風正氣,實施百萬家庭學禮儀,讓好家風好家訓傳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融入日常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