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公共欄目 >
女網時評
別讓“兒童食品”淪為商家營銷噱頭
標簽:女網時評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張玉勝
□ 張玉勝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了,“兒童食品”成為電商促銷活動的暢銷品類。兒童醬油、嬰幼兒低鈉鹽、兒童營養面條、寶寶山楂條……打著專為兒童名義研發的食品真的健康嗎?近日,一項調查顯示,噱頭大于實質、價格過高、配料不科學是“兒童食品”的三大問題。
兒童是有別于成年人的特殊群體,其食用的食品應當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然而,某些市面上所謂的“兒童食品”不過是商家基于營銷需求,自行臆造出的營銷概念和噱頭。此等亂象亟須澄清、規范和補齊短板。
據介紹,我國目前對“兒童食品”尚無精準的概念定義,也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2020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曾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從原料、感官、營養成分等方面對兒童零食進行了規范,為國內首個兒童零食團體標準。這雖填補了國內兒童零食標準的空白,但該標準卻不具有強制性。
市面上所謂的“兒童食品”,大多靠食品標識上使用文字說明或圖案顯示,抑或把包裝做得“卡通”一點。但此舉并不被《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所允許,商家頗有“打擦邊球”之嫌?!皟和称贰钡臓I養成分不僅與普通成人食品沒有太大區別,而且為迎合兒童口味需求,有些食品往往含有更多糖、香精等優化口感的食品添加劑。
讓“兒童食品”實至名歸,不再成為商家忽悠消費者的營銷噱頭,真正有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就當通過建章立制、完善標準,讓整個行業逐漸步入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發展軌道。一方面,要制定科學、嚴格的兒童食品的標準體系,分門別類明確食品安全、營養添加、制作工藝等標準,為兒童食品的生產提供標準遵循。另一方面,要建立兒童食品認證制度、標識制度,出臺兒童食品生產、銷售監管辦法,提高兒童食品生產與市場營銷的準入門檻,杜絕引人誤解的營銷宣傳,規范市場競爭,引導行業進入注重品質的健康發展軌道。
同時,消費者也要了解相關科普常識,做到慎重選擇、理性消費,不要被商家的虛假宣傳、噱頭銷售帶節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