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公共欄目 >
女網時評
兒童心理咨詢師不能成“割韭菜大師”
標簽:女網時評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戴先任
□ 戴先任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發病率持續上升。隨著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少家長遇到問題會主動為孩子尋找心理健康咨詢。然而,兒童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市場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家長本身缺乏對心理健康咨詢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不少所謂的兒童心理咨詢師并不專業,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加劇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不菲的費用也讓不少家長直呼“承受不起”。
心理咨詢行業亂象叢生,原因在于行業門檻過低。目前,人社部已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使得心理咨詢成了一種非準入類職業。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服務規范,大量并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涌入這一行業。而心理咨詢的好壞,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難去分辨與界定,消費者如果感覺沒有通過心理咨詢得到有效幫助,也很難維權,這也是一些兒童心理咨詢師得以渾水摸魚的重要原因。
不讓兒童心理咨詢師成為“割韭菜大師”,亟須有關部門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包括兒童心理健康咨詢在內的心理咨詢行業,建立健全國家層面的行業標準,依法打擊針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還要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促進心理咨詢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幫助更多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不僅要規范心理咨詢行業,讓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能夠得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家長也不能諱疾忌醫,學校教育也要補上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導的教育短板。家校社通力協作,形成合力,綜合施治、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青少年邁過“成長難關”,才能更好護佑他們健康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