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公共欄目 >
女網時評
“考場外母子感動全網”傳遞自立自強的精神力量
標簽:女網時評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楊朝清
□ 楊朝清
近日,河北定州一段“母親考場外等待兒子,兩人見面后相擁流淚”的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貞浧鹉且荒?,考生任旭明說:“我的母親平時工作很辛苦,抽空兒來看我不容易,當時看到她心里特別激動?!奔磳⒌絹淼募倨?,他計劃出去打工,“我想過早點兒自強自立,也能幫著減輕家里的負擔”。
真誠的態度,真實的力量,往往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引發人們的共鳴共情。身為環衛工的母親和其他母親一樣,也想到考場外看一看正在參加高考的兒子;看見母親的任旭明,非但沒有嫌棄母親的不夠體面,反而體諒和心疼媽媽的艱辛和不易;基于情感與認同的雙向奔赴,讓這對母子意外成為公眾注意力的焦點。
與精心準備的旗袍和其他裝扮相比,下班后穿著工作服迫不及待看望兒子的環衛工并不遜色。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雖然不同的人們在生存生態上存在著鮮明的差異,但父母對子女的厚愛與深情并沒有區別。一瓶水,幾句簡單的關心與問候,同樣飽含著母親對兒子的眷念與牽掛。
竭盡全力努力學習,放假的時候幫忙做家務,兒子對父母的“心疼”,本質上也是一種社會化的結果。計劃利用暑期去打工的任旭明,不僅可以淬煉自己,也可以磨礪意志,還可以幫助父母減輕經濟壓力。懂得自力更生、愿意自立自強,“寒門貴子”之“貴”不僅在于他們可以通過教育來改變自身的命運,也在于他們身上具有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面對好心人的資助意向,樸實、純真的一家人最終選擇了拒絕。明明可以輕松一些,為何要“自討苦吃”?在母親看來,供孩子上學是父母的責任,自己和丈夫通過努力供得起兒子上學,也不想讓兒子承受心理負擔;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希望讓兒子懂得——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雖然當環衛工、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的父母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們在家庭教育上無疑是可圈可點的。
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人生的考場還有很多。不論是應對高考,還是度過大學生活,抑或將來進入職場,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命運,自立自強都是最好的青春答卷;像任旭明一樣挺起精神脊梁的年輕人,方能經受住更多考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