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觀點
固體相變內耗專家王業寧:在科研道路上從不循規蹈矩
標簽:觀點 | 來源:中國婦女報官方客戶端

王業寧(站立者)與博士生討論超聲衰減實驗結果。
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王業寧大學畢業照。
(攝于1949年)
王業寧(1926-2019),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固體相變內耗專家,物理教育家,我國第一臺“聲光調Q-YAG激光器”研制者。
1926年,王業寧出生于安徽安慶的一個官宦家庭,自小就對數理化興趣濃厚,她的理科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1945年,王業寧考入中央大學物理系,開始在自己熱愛的物理世界中追夢。1949年,大學四年級的王業寧在面臨跟隨家人同去臺灣的選擇時,決定繼續學業。這次分別后,王業寧與家人海峽兩岸分隔近50年,與雙親再也未曾見過面。同年,王業寧以全系總分第二的優異成績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
1950年,王業寧開始在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1953年在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研究所進修時,得到著名物理學家葛庭燧的悉心指導,確立了金屬物理與內耗的研究方向。1954年返校后,王業寧在南大物理系創建了內耗實驗室,從此投入固體相變與缺陷內耗的研究,開啟了自己幾十年不平凡的科研生涯。
1959年,王業寧首次創造性地把葛氏擺應用到新的領域,用它來研究相變機理。她觀察到內耗峰值隨溫度的升降速度和應力的增加而增高,隨震動頻率和含碳量的增加而減低。瞬態內耗與一個震動周期內馬氏體的轉變量成正比。在金屬物理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在國內被稱為“王氏定律”。她對馬氏體相變內耗規律及其機理的發現和揭示,比國外相同規律的發現早了10年。
1963年,王業寧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臺壓電組合振子內耗儀,擴大了測量內耗的頻率范圍,該裝置于1964年榮獲國家科委、計委、經委聯合頒發的新產品三等獎。1974年,王業寧研制出我國第一臺聲光調Q-YAG激光器,在國內激光界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此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王業寧在科研道路上從不循規蹈矩,具有很強的創新思維,尤其注重交叉研究。自1987年起,王業寧將內耗方面的研究應用于高溫超導體領域,首先發現并確認高溫超導體在Te以上的晶格不穩定性或類相變與晶格參數的跳變有關。1989年,王業寧又創新性地將耦合弛豫理論應用到金屬材料內耗的研究中,發現由于位錯與點缺陷氣團相互作用引起的內耗如冷加工峰(S—K峰)與沉淀峰,并合理地解釋了該峰反常大的激活能的起因,為各派長期研究的冷加工峰的激活能問題找到了合理答案,研究引起國內外同行的矚目,被譽為“王模型”或“王氏理論”。
王業寧迎難而上,勤奮刻苦,在相變內耗領域深耕幾十年,為我國物理學領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91年,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她被國家計委、科委、教委等八個部委授予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個人金牛獎。王業寧不僅科研成果突出,而且培養出近百位碩士、博士,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
王業寧一生成果豐碩,獲獎無數,她學術造詣極高,蜚聲中外。但是在無數榮光的背后,是數十年如一日對學術的堅守。她始終踐行自強品質,全部精力用于科研。正如王業寧所說:“我沒有留過洋,不很聰明,但很勤奮。如果說我做一樣成一樣有什么奧秘的話,那就是對待事業全身心投入和鍥而不舍的長期積累?!?/p>
- 分享:
- 編輯:楊蔚然 ????2023-06-13
評論